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1-22 08:55:20
圖為剛剛采摘的草莓。 記者 曹偉 攝
見慣了長在地上的草莓,不知大家有沒有見過長在“空中”的草莓呢?
草莓種植不沾土,生長管理智能化,殺蟲全靠“天敵”……在榆次區(qū)修文鎮(zhèn)內白村白曉杰的草莓大棚里,一排排紅彤彤的草莓懸掛在鋼架兩側,從“空中”垂下,令人垂涎欲滴。前來采摘的游客驚訝不已,一邊品嘗,一邊拍照發(fā)朋友圈。
“這種無土立體栽培技術,是我從山東學來的,年輕人嘛,就得有股闖勁兒?,F(xiàn)在,咱家的草莓都由原來的‘土房’搬進了約一人高的鋼架‘公寓’,產量高了,品相也好了,不僅在晉中走俏,還打開了省城的市場呢!”說起自家的“空中草莓”,白曉杰打開了話匣子。
2016年,白曉杰和其他農戶一道赴山東參觀學習無土栽培技術。在那里,高科技的種植理念、立體化的種植模式、懸空無土栽培的特色蔬菜,也讓白曉杰看到了新希望:嘗試無土栽培, 從過去看天吃飯的傳統(tǒng)農民,真正轉變?yōu)楝F(xiàn)代化、專業(yè)化的新型農民。
2017年,白曉杰開始在自家大棚創(chuàng)新使用架式立體栽培技術種植草莓。大棚里搭建起一排排高1米左右的鋼架,每排鋼架上端平鋪著約20厘米厚的無土基質,一棵棵草莓就扎根于此。整個鋼架、基質覆蓋著黑色薄膜,下邊通著“營養(yǎng)液”輸送管道,通過布局好的水管噴灌,養(yǎng)分直接融入基質,這樣一來,智能的管控為草莓提供了更好的生長條件。
架式栽培草莓,輸送“營養(yǎng)液”最關鍵,而白曉杰使用的“營養(yǎng)液”里大有玄機。他通過采用“魚菜共生”種養(yǎng)模式,將魚池中的水過濾后直接提供給草莓,被草莓吸收“脫肥”后的“營養(yǎng)液”又流回魚池供魚生長,實現(xiàn)生態(tài)、環(huán)保、效益的良性循環(huán)。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減少病蟲害發(fā)生,提升草莓質量,白曉杰還配備了環(huán)流風機、硫磺熏蒸器、植物生長燈、空氣能等先進設備,使用了黃板、以蟲治蟲等綠色防控手段。
無土立體栽培草莓看起來好看,可是究竟有啥好處呢?
“老式栽培,容易受澇,容易生病,而無土立體栽培不僅能充分利用縱向空間,提高種植效率,而且使用的自動滴灌設備環(huán)保又衛(wèi)生,更便于游客采摘。”白曉杰摘起一顆色澤艷麗、飽滿透甜的草莓遞給記者,“通過科學管理,不僅病蟲害發(fā)生率減少了70%,而且單位面積栽培苗量也增加了58%,產量實現(xiàn)翻番。一座這樣的大棚年利潤在15萬元至20萬元左右,新技術給咱農民帶來了真正的經濟效益?!?/p>
2020年,在榆次區(qū)蔬菜開發(fā)服務中心的指導下,白曉杰新建成一個新型全鋼架無土溫室,這又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新建的全鋼架溫室和無土立體栽培模式相結合,將溫室墻體進行了有效利用,實現(xiàn)了土地面積利用的最大化,產量比平常的溫室大棚提高了40%。
經過幾年探索,“空中草莓”不僅鼓起了白曉杰的“錢袋子”,也讓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受益。白曉杰不僅自己建了3座立體栽培草莓大棚,帶動當?shù)剞r民10余人就地就業(yè),還在全區(qū)6個大棚進行了技術推廣,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他種植戶提供了一條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種植新模式,引領更多的農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目前我們的品種主要有紅顏和章姬,價格50元一斤,味道香甜,頗受大家歡迎?!卑讜越苷f,進入臘月后正是采摘旺季,采摘量一天最多能達到四五百斤,收入2萬元左右,“父母負責技術管理,我們小兩口采摘配送,各自分工明確,全家都干得熱火朝天?!?/p>
新技術的運用讓白曉杰嘗到了產業(yè)興旺的甜頭,他不僅成立了公司,還注冊了“晉榆老白家”的商標,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腳步從未停下。
人生總是要有夢想,要朝著美好的生活努力奮斗!新的一年,“90后”白曉杰也許下了新年愿望,“作為新型農民,希望通過努力引領帶動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到鄉(xiāng)村振興的隊伍中來,做鄉(xiāng)村振興的‘生力軍’,為鄉(xiāng)村振興貢獻力量。作為榆次區(qū)人大代表,我更要利用所學的知識為群眾辦實事,當好百姓代言人?!?/p>
記者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