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2-02-28 10:53:20
?? 思民者,行于民事;親民者,近于民心。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全力攻堅,一項項民生實事落地落實,讓每一個生活在晉中這片土地上的人,都真切地感受到發(fā)展的溫度、幸福的質感。今年,市政府承諾,要集中精力為民辦好16 件民生實事,引發(fā)廣大群眾的熱烈討論和熱切期盼。
話題:
小區(qū)改造 提升宜居指數(shù)
李麗萍
老年大學學員李麗萍:自市城區(qū)實施“六化一提升”工程以來,城市發(fā)生了很多令人驚喜的改變:建起多處政府免費停車場,停車方便了;休閑鍛煉的場所越來越多了;市容環(huán)境越來越美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我喜歡鍛煉身體,以前出門鍛煉要走很遠才能到公園,現(xiàn)在走幾步就是一處小游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到處都是花草植被,還砌上了石桌石凳,讓人感覺十分舒服。我經常和同伴相約小游園散步,或坐在休息座椅上,看著追逐嬉戲的頑童,聊聊最近發(fā)生的事情,很愜意。
不僅如此,政府還新建了一批免費停車場,這個舉措實在暖心!以前兒女們很少回家,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繞小區(qū)三圈都沒地方停車,在小區(qū)外停車又擔心貼罰單,每次都是匆忙吃完飯就離開了。自從小區(qū)門口新建了政府免費停車場后,兒女們更愿意多回家了。
如今,生活在晉中,我們很幸福。希望政府繼續(xù)為民辦實事,從百姓身邊小事出發(fā),解決更多民生事項,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好,讓百姓更加幸福。 (記者 馬永紅)
話題:
救命神器 挽回更多生命
郭海濤
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郭海濤: 在公共場所設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普及救護知識,是建立公共急救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安全和文明發(fā)展程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將“在人流密集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列為政府承諾為民所辦的16件民生實事之一,持之以恒推進此項惠民工程。
AED是一種便攜式、易于操作的
心臟急救設備,可供非專業(yè)人員使用。在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黃金時間4分鐘”內,利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是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之一。在公眾場所設置AED,就是讓突發(fā)心臟驟停的群眾能夠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接受體外除顫,挽救生命。
2021年,市紅十字會高度重視這項民生工程,不僅制訂《晉中市紅十字會民生實事實施方案》,對配置AED的培訓任務進行細化分解,還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了“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社會輿論氛圍。目前,市紅十字會已在全市安裝AED機101臺,所有AED的布點情況已在市紅十字會網上辦事大廳服務系統(tǒng)中,以地圖形式進行展示,方便群眾就近使用。今年,市紅十字會將持續(xù)把這項民生工程打造成政府放心、社會滿意、市民歡迎的放心工程,讓更多百姓受益。(記者 李娟)
話題:
文化惠民 豐富群眾生活
趙秋香
文藝愛好者趙秋香:近年來,我市持續(xù)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今年,實施“五個一批”群眾文化惠民工程,被市政府列入為民所辦的16 件民生實事之一。由此可見,黨和政府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視。
近年來,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全市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農村,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改變了群眾的生活觀念,鄰里更加和諧、鄉(xiāng)風更加淳樸;在城市,伴隨著文化設施的日益完善,讀書逐漸融入生活,看戲成為時尚,廣場舞舞出了精氣神,文化既錘煉出這座城市積極向上的品格,也圓了群眾的品質生活夢。
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保障。對玉湖舞蹈隊來說,社區(qū)文化活動室就是社區(qū)為我們搭建的重要平臺。去年,社區(qū)搬到現(xiàn)在的新辦公場所,有了專門的文化活動室,既寬敞又漂亮,還專門配備了衣柜,我們都很開心,跳起舞來更有勁了。到了夏天,我市“全民文化活動季”“廣場文化月”等文化活動開始后,我們積極參加,多次獲獎。通過跳舞,隊員們既鍛煉了身體,又愉悅了身心。
城市能不能滿足群眾需求,群眾生活品質高不高,與這個城市的公共文化水平息息相關。期待通過文化惠民工程的實施,我市的文化氛圍更濃,群眾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ㄓ浾?閆淑娟)
話題:
管理提質 百姓更加滿意
石蘭云
社區(qū)居民石蘭云:改造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是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緊扣群眾“急難愁盼”事項補短板,扎實推進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改造,讓我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有了很大提升。
我家住在農校小區(qū),這是一個有著20多年歷史的老舊小區(qū),曾經存在路面破損、人車混行、停車困難、小區(qū)內私搭亂建、公共設施損壞等諸多問題,居住環(huán)境和使用功能方面已無法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居民對此頗有怨言。
后來,市委、市政府對我們小區(qū)進行了改造。現(xiàn)在的小區(qū),路面寬闊平坦、樓體粉刷一新、車輛有序停放、健身設施齊全,智能門禁系統(tǒng)、監(jiān)控攝像頭、路燈、小區(qū)門房等一應俱全,小區(qū)環(huán)境有了質的飛躍,我們十分滿意。
除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外,小區(qū)黨員干部和志愿群眾還一同組建了小區(qū)自治委員會,建立長效的維護和運營管理機制,動員居民參與到小區(qū)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中,以居民自治的形式提升人人參與小區(qū)管理的意識,確保改造后的老舊小區(qū)不“返舊”。
老舊小區(qū)改造讓居民住宅煥發(fā)了新的生機,感謝黨和政府,把好事、實事辦到了我們老百姓的心坎上。(記者 李娟)
策劃:路麗華
統(tǒng)籌:李 娟
攝影:馬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