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大校醫(yī)院時間:2024-10-08
全國高血壓日
2024年10月8日是第27個全國高血壓日,主題是“健康體重,理想血壓”,提醒大家,做好自我血壓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
高血壓是現(xiàn)代社會不容忽視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發(fā)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社會老齡化加劇、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缺乏體力鍛煉等因素將會進一步導致高血壓的患病率升高。
因此,提高公眾對高血壓的認識,了解其危害、預防及治療措施,對于保障人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什么是高血壓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上肢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診室血壓)考慮為高血壓。
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特點的全身性疾病。
我國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估計全國有2.45億的成人都有高血壓。高血壓是導致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發(fā)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患者常見臨床癥狀有頭暈、頭脹、耳鳴、頸痛、胸悶、心悸、氣短、惡心、乏力等。同時,高血壓還伴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對心、腦、腎、眼等器官及大血管造成損害。
心臟
長期高血壓會增加心臟的負荷,導致左心室肥厚,進而引發(fā)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嚴重問題。高血壓還會促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血流減少,導致心肌缺血。
大腦
高血壓是腦卒中的第一殺手,也是腦梗死的主要原因。長期的血壓升高會使腦血管發(fā)生缺血與變性,形成微動脈瘤,一旦破裂可發(fā)生腦出血。此外,高血壓還會促使腦動脈粥樣硬化,并發(fā)腦血栓形成,導致腦梗死。
腎臟
長期持續(xù)高血壓會誘發(fā)腎血管病變,導致腎臟缺血和功能減退。慢性腎衰竭是長期高血壓的嚴重后果之一。如果同時患有糖尿病,還會加速腎臟衰竭。
眼睛
高血壓會導致視網(wǎng)膜動脈的滲出和出血,嚴重時可導致失明。因此,高血壓患者定期進行眼底檢查是非常必要的。
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預防與改善高血壓的措施
生活方式干預?所有高血壓患者均能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控制血壓,血壓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可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預防高血壓的發(fā)生。
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攝入
適度減少鈉鹽攝入和增加膳食中鉀攝入量有助于降低血壓,積極倡導大眾低鹽高鉀膳食。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每人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日。在日常生活中,應減少腌制食品、調(diào)味品等含鹽量高的食物的攝入。
控制體重
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通過合理膳食和適量運動來控制體重也是預防高血壓和改善患者血壓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預。
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食用高脂肪的豬肉,增加含蛋白質較高、脂肪較少的禽類及魚類的攝入量,其中奶、蛋、魚、蝦的蛋白質質量較高,植物蛋白中可以選擇豆類食用。
推薦以有氧運動為主(中等強度,每天30分鐘,每周5~7天),以抗阻運動為輔(每周2~3次)的混合訓練,結合自身的身體情況合理運動,秉持有恒、有序、有度的原則,選擇舒緩的運動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戒煙限酒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戒煙限酒,非必要不飲酒抽煙,產(chǎn)生協(xié)同健康收益,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
血壓的正確測量方法
高血壓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
高血壓沒有癥狀就不需要治療
高血壓的早期癥狀不明顯,但長期高血壓會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造成嚴重損害。因此,即使沒有癥狀,也需要進行治療。
誤區(qū)二
降壓藥有副作用,不能長期服用
降壓藥物的副作用因人而異,且大多數(shù)副作用是輕微且可耐受的。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并堅持長期服用,是控制血壓、預防并發(fā)癥的關鍵。
誤區(qū)三
降壓藥一旦服用就不能停
降壓藥物需要長期服用以維持血壓穩(wěn)定,但并不意味著一旦服用就不能停。在血壓得到有效控制且穩(wěn)定一段時間后,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少藥量或停藥。但切記不可自行停藥或減量。
誤區(qū)四
降壓藥越貴越好
降壓藥物的效果與價格無直接關聯(lián)。在選擇降壓藥物時,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yī)生的建議進行選擇,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價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