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1-15
11月13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獲悉,今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免費法律咨詢和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以下簡稱“惠民工程”),進一步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市提供免費法律咨詢2.98萬次,辦理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案件1483件,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晉中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將“惠民工程”列入2024年市政府民生實事,在實施免費法律咨詢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延伸服務,聚焦特殊群體法律服務需求,為特殊群體提供無償民事、刑事訴訟代理和刑事辯護等法律援助服務。
為高效辦好民生實事,在每次咨詢和每個案件中惠民生、暖民心,我市高處著眼抓統(tǒng)籌,將“惠民工程”納入法治晉中、平安晉中建設“兩個大局”同步推進,堅持“現場解答”和“延伸服務”并重,堅持“縱向支撐”和“橫向聯動”并舉,有效發(fā)揮出建設法治社會和助力基層治理雙重作用。
聚焦“普法宣傳的針對性、矛盾糾紛化解的及時性、風險預判的準確性”三性目標,緊盯“方便群眾、崇尚法律、社會穩(wěn)定”三個效果,圍繞規(guī)范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立完善工作臺賬、延伸法律服務等重點方面,進一步明確推進“惠民工程”的具體舉措和時間節(jié)點,全力推動工作落實落細。同時,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市域通辦”,印發(fā)《晉中市法律援助“市域通辦”工作實施方案》,在全省首家制定《法律援助“市域通辦”十項工作制度》,進一步創(chuàng)新法律援助供給模式,完善法律援助受理審查模式,打破區(qū)域層級限制,優(yōu)化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環(huán)節(jié),確保群眾就近獲取法律援助服務,實現“援助多服務、群眾少跑腿”的目標。
細處著手建機制,“三大路徑”夯實“惠民工程”工作基礎。從規(guī)范化建設入手,立足法律事務咨詢、困難群眾維權等功能定位,堅持服務場所設施與服務質量效果“雙提升”,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資源“相結合”的工作定位,深入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市縣鄉(xiāng)村四級2337個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基本健全,實現市縣鄉(xiāng)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制度設置和機制運行一致,夯實數據傳輸基礎,打牢“惠民工程”工作基礎。以系統(tǒng)化建設支撐,強化組織領導,市縣兩級司法行政機關將“惠民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抓緊抓實。完善工作聯動機制,市司法局與公安局、人社、信訪等部門協調聯動,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向集約化建設升華,通過科學管理、嚴格考核、培訓提升、星級評定等措施,建設一支遍布全市的高素質免費法律咨詢隊伍,快速響應群眾需求,動態(tài)解決群眾問題,及時甄別基層風險,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wěn)定。
實處發(fā)力強服務,內外聯動賦能“惠民工程”全新活力。通過采取“梳理咨詢數據、確定工作方向、聯動責任單位、跟蹤服務質效”遞進式、聯動式工作舉措,積極探索發(fā)揮“惠民工程”在平安晉中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凸顯司法行政機關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使命擔當??h、鄉(xiāng)兩級咨詢平臺定期對免費法律咨詢數據和法律問題(事項)進行分類統(tǒng)計、梳理分析,經集體研判提出建議上報司法局。司法局經研判,對咨詢情況分類后開展精準延伸服務:依據咨詢數據,篩選群眾關注度高、需求量大的法律問題,確定本區(qū)域在一定時間內的普法重點,有效增強普法宣傳的針對性,截至目前,共開展針對性普法宣傳503次;將咨詢過程中排查出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推送至綜治、公安等部門,助力相關部門提前做好風險預判和應對工作,增強風險預判的準確性;全面落實聯動機制,延伸法律服務,針對有需求的人民群眾,將咨詢現場無法解決的法律問題及時導入援助、公證等機構,或者甄別推送至人社、法檢等部門進行對接處置,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截至目前,共向司法行政機關所屬部門導入1066件案件。
記者 李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