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疾控艾防中心時間:2024-12-06
抗病毒藥物的更新和普及使HIV感染生存期明顯延長、生存質(zhì)量明顯提高。目前,越來越多的HIV感染者有機會通過有效治療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病毒學抑制,平均壽命得到延長,使得很多中年或者青壯年感染者能夠活到老年期。然而,與一般HIV感染者相比,老年感染者存在一些普遍情況,如疾病進展快、合并癥風險高、抑郁等心理情況嚴重等問題。
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走向衰退,更容易受到HIV的侵襲和感染,一旦感染,其疾病進展較快。研究表明老年人HIV感染者診斷常常被延誤,主要是合并感染表現(xiàn)不典型,同時首診醫(yī)生常常認為他們不是吸毒人群或性活躍人群而忽視了篩查HIV檢查的可能。老年人由于基礎疾病較多,很容易發(fā)生多重感染和感染復雜的病原體,并且大多數(shù)老年人在治療時都進入疾病晚期,所以病死率較高。
HIV感染、衰老和抗病毒藥物等多重相關因素的相互作用,導致真實世界中老年HIV感染者同時患有一種以上合并癥的情況較為普遍。與普通人群中的情況一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質(zhì)疏松、腎功能不全等合并癥的患病率在HIV感染者中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特定的抗病毒治療藥物會加劇老年HIV感染者患合并癥的風險,例如蛋白酶抑制劑大多會影響脂肪的代謝,部分會引起胰島素抵抗;阿巴卡韋的使用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具有一定相關性;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則存在一定水平的腎臟和骨骼系統(tǒng)的影響。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抑郁已經(jīng)成為了老年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精神疾病。感染者因遭受老齡化和艾滋病的雙重夾擊,相比青壯年HIV感染者和普通老年人群可能面臨著更為復雜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性的挑戰(zhàn)。抑郁不僅影響老年HIV感染者身心健康,還會造成抗病毒治療依從性降低以及生活質(zhì)量下降,從而陷入抑郁—治療依從性降低—身體狀況下降—生活質(zhì)量下降—更加抑郁的惡性循環(huán)。
面對老年HIV感染者存在的相關健康問題,應開展針對性的綜合措施。加強社區(qū)層面的宣傳教育,使得老年感染者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臨床醫(yī)生還需要根據(jù)其合并癥、合并用藥風險選擇制定合理的綜合治療方案。定期社區(qū)或同伴間交流活動以減少HIV感染者相關的孤立感和恥辱感,通過專業(yè)人員提供必要的精神衛(wèi)生服務,消除不良心理影響。
(中國疾控艾防中心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