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2-25
圖為新增設的停車位。(照片由靈石縣城市管理局提供)
老人們在幸福小院吃著營養(yǎng)可口的飯菜、下班回家的居民在樓下就能找到車位、管道改造后污水異味消失得無影無蹤、新增的花園綠地讓大家有了休閑好去處……這些都是今年發(fā)生在靈石百姓身邊充滿暖意的幸福瞬間。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來,靈石縣把民生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聚焦民生熱點、難點、堵點,以一系列務實之舉滿足群眾所需,切實讓群眾感受到了幸福的溫度。
以人為本,構建城市新貌
城市基礎設施的更新與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今年,公園路、水峪路、新建東街、新建西街等街道陸續(xù)實施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新的雨污分流管網(wǎng)被鋪設在瀝青路面之下。污水外溢、下水道反味等困擾著周邊民眾的問題不復存在。
“今年雨污分流改造共計8.2公里,群眾反應都不錯。以前,老百姓生活污水沒地方倒,有些就直接倒在路面上,夏天泥濘,冬天結冰。現(xiàn)在鋪設了污水管,周邊居民生活方便了許多?!?李輝是靈石縣城市管理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項目負責人,談到改造后的變化,他的神情難掩自豪。
為群眾辦事既要辦得好,也要辦得快,雨污分流改造是為了給廣大群眾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有序施工才能保證工程質量。但開挖基槽、鋪設管道、修整路面等施工作業(yè)也為群眾出行帶來了不便。因此,靈石縣城市管理局結合具體情況,對接入排水管道的方式進行科學規(guī)劃,高效完成改造工程,獲得了百姓的理解與支持。
基礎設施的更新并不僅僅只有地下的管道,還有地上的停車場。
為解決停車難問題,靈石縣深度挖掘停車資源,積極開辟停車空間,新建6座停車場,新增923個停車位,有效緩解了居民的停車壓力,營造出良好的靜態(tài)交通環(huán)境。
“我們充分挖掘公園、綠地、橋下、閑置地塊等空間資源進行改造,在翠峰停車場增設停車位93個、工農橋停車場增設停車位87個、原中凱電廠停車場增設停車位398個、緯七路停車場增設停車位243個、水頭橋停車場增設停車位12個、尚武北路停車場增設停車位90個。” 靈石縣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鄒鋼介紹。
在增設停車位的同時,靈石縣還在部分車位安裝了快充、慢充各類充電樁,并設置了無障礙停車位,極大地方便了居民使用。
暖心服務,提升幸福指數(shù)
上午九時,靜升鎮(zhèn)核桃洼村的幸福小院里飯菜飄香。“涼菜、熱菜、湯、主食……飯菜種類多、有營養(yǎng),而且實惠,早餐1元、午餐2元,村里的老人們都愛來這兒吃飯?!贝迕窭瞎⒆越衲?月幸福小院開始運營后,幾乎每天都來吃飯。除了吃飯,村里的老人還能免費享受血壓監(jiān)測、洗澡、理發(fā)剃須等服務。有了幸福小院后,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越過越滋潤。
核桃洼村的幸福小院服務著30余位老人,除了吃飯,老人們也喜歡坐在院里說說話、聊聊天。“其他村的人都羨慕咱有幸福小院,以后還能把村集體種的大蔥、土豆賣給小院?!毙腋P≡涸跓o形中已經(jīng)成為村民聯(lián)絡感情的紐帶。
核桃洼村的變化只是靈石縣大力提升養(yǎng)老服務的一個縮影。今年,靈石縣按照鄉(xiāng)村布局和村情實際,分類建設幸福養(yǎng)老機構,明確建設標準和服務規(guī)模,建設投運區(qū)域性養(yǎng)老中心2個、日間照料中心75個、幸福小院76個,初步形成了“區(qū)域性養(yǎng)老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幸福小院”多層級養(yǎng)老服務體系,讓老人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貼心的養(yǎng)老服務。
“老人們到幸福小院吃飯之后,個個都紅光滿面,幸福小院真正給老人們帶來了適合的養(yǎng)老服務。”靈石縣民政局工作人員武俊芳笑著說。
一項項民生暖政、一條條惠民舉措,把溫暖送到了百姓身邊。未來,靈石縣將進一步完善舉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xù)、安全感更有保障。
記者 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