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21
薛佑之像(資料圖)。市史志研究室提供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shù)英烈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華民族前行的道路。他們以熱血和生命,捍衛(wèi)國家的尊嚴與人民的幸福。在山西這片熱土上,薛佑之便是這樣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
他出身平凡,卻心懷壯志,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從接觸進步思想到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從傳播革命火種到組建抗日武裝,薛佑之用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抗日傳奇。
薛佑之又名薛維祺,1907年出生在山西陵川縣三泉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父親早逝,靠母親種地持家生活。1924年秋,薛佑之從陵川縣立高小畢業(yè),次年夏,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長治省立第四師范學校,開始接觸進步思想。1926年,他因揭露校長貪污學費被開除學籍,1929年,以薛維祺的名字考入太原三晉高中。“九一八”事變后,薛佑之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不久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32年6月,薛佑之從太原三晉高中畢業(yè)后,回陵川縣立第一高小任教,常利用教學之便,向?qū)W生傳播革命思想。1937年5月,他加入陵川縣犧牲救國同盟會,動員一批小學老師參加活動,同年冬,陵川縣建立起共產(chǎn)黨組織。薛佑之主動回到西河底鄉(xiāng)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并很快在南鄉(xiāng)廟組建起一支抗日武裝。1938年5月,薛佑之到晉(城)高(平)陵(川)犧(犧盟會)公(道團)干部訓練班學習,后被分配到薄一波領導的山西省第三專署工作。
1939年,薛佑之調(diào)任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長,圍繞抗日救國大局,他組織舉辦區(qū)、村干部與小學教員訓練班,并親自動手編寫教材和提綱,除講解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外,還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并結(jié)合形勢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合理負擔、減租減息的內(nèi)容。
1940年11月,為適應對敵斗爭需要,晉西南工委和太岳行署決定,劃出平遙縣同蒲鐵路以北地區(qū)和汾陽、介休、孝義部分地區(qū)成立平(遙)介(休)鐵北辦事處,薛佑之被任命為辦事處主任。后因形勢變化,又建立了平介縣抗日民主政府,薛佑之繼任縣長。上任后,薛佑之不顧個人安危,在白色恐怖的敵占區(qū)開展抗日工作,組建起平介縣抗日民主政府組成部門,改造了日偽政權(quán),建立起縣區(qū)游擊隊,懲治了社會惡霸。同時,吸收敵占區(qū)先進青年,組建平介縣抗日游擊大隊,在各區(qū)、村成立區(qū)干隊、游擊小組。1941年5月,薛佑之帶領平介縣游擊大隊、區(qū)干隊和游擊小組,配合平遙縣各游擊隊,在同蒲鐵路沿線對敵進行破襲戰(zhàn),割回電線123斤,破壞電桿101根,破壞大橋一座,在敵據(jù)點張貼各種抗日宣傳品600余張。
1942年1月14日,由于漢奸出賣,薛佑之在南良莊被日軍抓捕。日軍采取優(yōu)待軟化辦法,想從酒宴上獲取他與日軍合作的照片,制造假象,逼其就范。薛佑之識破日軍陰謀,毅然掀翻飯桌,怒斥敵人。敵人見一計不成,又施一計,先讓叛徒勸降,又采取美女誘惑的手段,企圖誘使他投降。薛佑之正氣凜然,不為所動。日軍見誘降不成,最后對薛佑之施以灌肥皂水、辣椒水、踩杠子以及烙鐵燙等酷刑。在遍體鱗傷、奄奄一息之時,薛佑之咬破手指,在牢房墻壁上寫下“共產(chǎn)黨萬歲”5個血字。9月20日夜,日軍憲兵隊用刺刀將薛佑之慘殺于平遙縣城南門外,遺體被投入井中。薛佑之犧牲時,年僅35歲。
薛佑之犧牲了,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2015年8月,經(jīng)黨中央、國務院批準,薛佑之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在抗日戰(zhàn)爭中頑強奮戰(zhàn)、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如今,每逢清明等重要節(jié)日,人民群眾總會自發(fā)來到烈士紀念地,獻上鮮花,寄托哀思。大家深知,今天的和平與安寧,是無數(shù)像薛佑之這樣的英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繼承他們的遺志,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奮勇前行,讓英雄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報記者 劉佳燁 通訊員 張彥麗整理